“Q2集裝箱環比量價齊升,利潤大幅增厚,單季度干箱銷量達到89萬TEU。”中集集團(000039.SZ)近日透露,物流服務板塊多數產品業務量及盈利能力在第二季度增長也更為明顯。
8月28日晚,中集集團公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公司包括集裝箱制造、空港物流裝備、物流服務等在內的多個業務板塊凈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集營業收入達791.15億元,同比增長30.61%;實現凈利潤13.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85%;歸母凈利潤約8.66億元,同比大增117.23%。
其中,二季度單季度表現尤為亮眼,營業收入達到466.72億元,環比增長43.86%;歸母凈利潤達到 7.82億元,環比增長830.95%。這主要是因為,中集集團集運相關業務板塊(包括集裝箱制造與物流服務業務),受益于全球貿易增速恢復、貨運貿易量的需求增多,實現了較為明顯的環比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美聯儲降息信號強,若降息,將有利于刺激美國國內消費進而拉動進口需求,這將對中國外向型企業形成利好。當前美線貨量來看,持續增長,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預計明年貨量水平有望進一步增長,并將帶來集裝箱需求的強勁增長。
干箱銷量猛增在手訂單飽滿已排產至四季度
分業務來看,中集集團集裝箱制造業務產銷量明顯增長,干箱銷量增長尤為迅猛。
報告期內,中集集團集裝箱制造業務中,干貨集裝箱累計銷量138.27萬TEU(去年同期為26.31萬TEU),同比增長約425.54%;冷藏箱累計銷量4.47萬TEU(去年同期為5.15萬TEU),同比下降約13.20%。
報告期內,中集集團集裝箱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9.50億元(去年同期為136.68億元),同比上升82.54%,實現凈利潤12.76億元(去年同期為7.68億元),同比上升66.25%。
中集集團表示,該板塊業務增長的原因,主要為在全球商品貿易需求回升,集裝箱貿易統計(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簡稱CTS)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集運貿易運輸需求同比提升7.1%至約8,960萬TEU;同時,紅海事件等不確定事件導致歐線繞航,降低了集運運輸效率,集裝箱需求提升。
從行業來看,德路里(Drewry)預計,2024年將是干貨集裝箱制造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年份,這得益于第二季度創下的歷史最高的季度產量,以及7月份中國工廠的干貨和冷藏集裝箱產量超過85萬標準箱。制造商報告稱,截至10月中旬,訂單已滿。
同時,作為行業主力的40英尺集裝箱的供應變得越來越緊張,因為當前運輸同樣數量的貨物需要更多的箱子。2024年前7個月,新箱已交付了140萬個,高于2023年同期的12.5萬個,同比增長了10倍多。
據中集集團對外交流中透露,量方面,公司當前集裝箱訂單飽滿,排產已排入第四季度,預計將優于去年同期。價格方面,上半年低價訂單已逐步消退,下半年起,集裝箱結算價格將較上半年有所提升。
據此推斷,預計該板塊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會在上半年的“亮眼成績單”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公司全年的集裝箱毛利率也將恢復到常態水平。
其他業務板塊方面,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03億元(去年同期為22.82億元),同比上升5.31%;凈利潤0.37億元(去年同期為0.08億元),同比上升364.81%。
物流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0.89億元(去年同期為91.32億元),同比上漲54.28%;凈利潤為人民幣2.04億元(去年同期為0.55億元),同比上漲274.74%。
海洋工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77.84億元(去年同期為41.19億元),同比增長88.95%;凈虧損人民幣0.84億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1.82億元),同比減虧53.70%。截至6月底,海工業務經營主體中集來福士新簽訂單維持強勁增長,累計持有在手訂單價值同比增長20.9%至61.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板塊,2024年1-6月,中集安瑞科新簽訂單同比增長29.5%至164億元;截至6月底,在手訂單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2.5%至293.5億元。
美國進口箱量創新高集裝箱箱價中樞上移
“與上一輪2021年集裝箱制造‘大爆發’不同的是,當年全球集裝箱周轉效率的變慢,是港口堵塞,導致下游客戶加大購箱,使得堵塞過后集裝箱過剩,而本輪集裝箱量的超預期,主要是需求旺盛驅動,貿易量增長帶來了行業內生驅動,疊加了其他擾動因素。”中集集團方面說。
就當前的集裝箱制造業情況來看,集裝箱供應鏈景氣度處于高位。
近日,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弘景智庫發布的今年7月弘景·集裝箱供應鏈景氣指數報告顯示,集裝箱新箱產量和發貨量高位波動,拉升集裝箱供應鏈景氣水平,目前集裝箱供應鏈景氣度保持高位。集裝箱新箱生產維持高負荷運行,保障在手訂單及時交付,新箱產量較上月略有上升。雖然我國港口空箱緊張局面緩解,船公司和租箱公司港口備箱意愿明顯,集裝箱新箱發貨量較上月有所上升。
從景氣度趨勢來看,今年以來,集裝箱供應鏈景氣度處于持續上升的態勢,目前增速雖有放緩,但仍將維持在高位。
與此同時,美線貿易方面,美線貨運需求仍持續高漲,美國進口集裝箱量“新高”又“新高”。
今年7月,洛杉磯港當月處理的集裝箱吞吐量再創同期新高。7月,洛杉磯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3.6萬標箱,同比增長37%。2024年前7個月,美國進口的集裝箱量比2019年同期高出15.6%。7月單月,美國進口集裝箱量環比增長11.2%,同比增長16.8%,相比2019年增長16.3%,達到255.62萬標箱。其中,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量達到102.29萬標箱,創歷史新高。8月份進口量則有望延續強勁勢頭,實現同比增長19.2%;
此外,市場因素之一的紅海局勢,持續發酵,使得班輪公司繞航并不會在短期內發生變化,這也意味著,即便當前運力水平處于高位,但貨量水平高,強勁的貨運需求仍會使得市場供需,處于中長期的不平衡狀態。
從運價來看,目前也有班輪公司計劃大幅上調美線運價,上調幅度達到4000美元,側面反映了班輪公司對美線貨量情況、貨運需求的看好。
在貨量、貨運需求的增長的背景下,出運“必需品”的集裝箱需求也將隨之增長。
至于集裝箱制造業的后續走勢,中長期來看,集裝箱貿易流動的不均衡及集裝箱老齡化下的更新替代將支撐集裝箱需求。根據德路里預測,集裝箱制造市場未來兩年產銷量將高于2023年,預計24-25年合計產銷量達900萬TEU。
其他擾動因素方面,德路里也稱,由于亞洲出口強勁、大型集裝箱轉運碼頭卡港以及紅海危機導致航程延長,集裝箱周轉率下降,在需要的地點提供數量充足的集裝箱已成為行業的一項挑戰。也有港口方面透露,港口供應鏈紊亂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疊加海外港口工人罷工等不確定因素,使得集裝箱周轉率并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總體來看,集運市場并不會快速降溫,目前已經趨于穩定,集裝箱制造需求也將緊跟集運市場的發展趨勢,疊加貨量需求旺盛且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以及集裝箱價格中樞的上移,集裝箱制造企業的上行空間巨大。
美聯儲降息將直接改善中企美元債利息壓力
此外,美聯儲降息信號目前來看已比較明確。
惠譽博華工商企業部副總監唐大千認為,美聯儲在未來幾個月中的三次議息會議上,會每次降息25個bps,共降75個bps。“由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重心已由通脹壓降轉向避免對就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因此實際降息的幅度,更需關注后續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的情況。若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出現了超預期的明顯惡化,美聯儲有可能會考慮單次降息50個bps。”
同時,唐大千表示,美聯儲降息對美國經濟勢必利好,降低借貸成本將刺激投資。美國是凈進口國,美聯儲降息會刺激美國國內消費,增加的進口需求,有望帶動中美航線(貿易)增長提速。
中國外向型企業,在美聯儲降息預期背景下,也會有直接受益。
以中集集團為例,今年上半年,中集集團長期帶息債務主要為美元計價掛鉤SOFR的浮動利率合同金額為14.51億,美元(2023年12月31日為18.86億元),下降了4.4億美元。如果以浮動利率SOFR計算的借款利率下降50個基點,其他因素保持不變股指期貨開戶,則中集集團的凈利潤會增加約1038.3萬美元。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